首页 > 要闻 > 正文

未来15年的巨大红利 隐藏于“AI养猪”?

2019-06-08
未来10年、15年最大的红利在哪里?

“过去十年最重要的创新是因智能手机产生的消费互联网,它解决了社会、消费以及在城市里生活的问题,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未来还将会对人类的知识进化和知识产生带来巨大的影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在PingWest品玩举办的2019科技创新者大会(Tech Innovators Conference)上表示,未来10年、15年的巨大红利,将来自于领域的交叉。

刘松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带来的技术对于科研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接近50%——人类的50%的科学研究底层要靠数据革命和算法,这就是最大的红利所在。

在强人工智能带来更大的创新之前,我们已经开业看到整个智能领域与产业的融合与运用。我们曾习以为常的日常,早已被纳入智能化创新的羽翼之下。

AI养猪

“母猪杜洛克C7259号,没有怀孕,请在12小时内再次安排配种!“去年12月,阿里云宣布工程师正在同养猪科学家合作研发能判断母猪是否怀孕的算法,以提升猪场产仔量。这样的提醒也将出现在国内一些猪场的工作人员电脑上。

对于猪场而言,母猪产仔量是核心竞争力。何时配种、配种之后是否怀孕、是否要重复配种,一个周期一般耗费1个多月。而如果母猪错过怀孕期没怀上,就成了养猪人口里的:“无效饲养”。

至于是否受孕,母猪自己也不知道。幸运的是,算法找到了真相。

据阿里云相关人员介绍,养猪场内布置了多个自动巡逻摄像头,观测配种后母猪的行为习惯,通过睡姿、站姿、进食等数据,加上人工智能的算法判断母猪是否受孕结论。譬如,睡觉喜欢四脚朝天、站着不乱跑、吃东西食量稳定的母猪就大概率出现了“孕相”。算法的价值在于能及时发现母猪假怀孕的情况,提醒工作人员再次人工授精,由此提升产仔量。

在此之前,2018年2月,阿里云就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合作,开启“AI养猪”。在合作的特驱猪场,每一头猪从刚出生就打上了数字ID标签,在猪场安装的摄像头会自动扫描打在猪身上的数字ID,观察记录分析小猪的活动情况,建立起包括品种、天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频次、轨迹、免疫情况等资料在内的数据档案。这些数据可用于分析行为特征、料肉比等。

系统还可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线测温技术,通过猪的体温、咳嗽、叫声等作判断是否患病,预警疫情;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还能分析出一只猪一天能走多少步,运动不够的猪会被赶出去“加试”。

“有了ET农业大脑,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每一头生猪的运动量,公里数可以成为判断猪肉品质的新标准。未来,我们想要的是一头跑了200公里的好猪,而不再是一头200斤的猪。”时任阿里云总裁的胡晓明说。

类似的技术已经应用在陕西的海升苹果园里,一部手机、一个管理软件,就可以实时记录、实时同步相关人员,通过对这些历史数据的智能分析,ET农业大脑能建立起一整套知识库,指导果农播种、施肥和耕作,提供最优决策;还可以进行智慧选址,针对不同品种的果树选择最适宜的水土环境。预计ET农业大脑可以帮助果农每亩地节省200元以上成本,整个海升集团每年节省近2000万人民币。

帮海底捞“捞”用户

在海底捞这家全球拥有300多家门店、3000万注册会员、每天接待数十万食客的餐饮集团,交叉背景下的智能化创新离普通消费者更近一些。

去年,阿里云在5个月内,为海底捞建立起3000万会员的智能服务系统。在常规的优化排号、订位、点餐等基础功能体验之外,这款超级APP最为“超级”之处,在于能“认识”每一位不同的顾客,“记得住”3000万注册会员每个人不同的口味和喜好。每一位顾客打开超级APP,所看的菜品推荐、促销信息、达人分享等内容都不一样。

“智能化创新的核心,尤其是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就是如何低成本地触达海量用户,怎么接受网络效应。第二个是千人千面,第三是商业模式能在容器里面不断地迭代”,刘松表示。

这款超级APP运用了阿里巴巴“双中台”架构。人千面的实现,正是依托于阿里云业务中台、数字中台。业务中台擅长实时计算,快速处理订单、交易等各种业务需求,前端业务部门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调用平台上的产品技术模块,从而快速搭建新业务场景;而数据中台实现了“一切业务数据化”的目标,负责对沉淀下来的消费数据进行分析,为用户画像,并提供算法支撑。移动研发平台EMAS则提供了一站式的移动应用研发运营管理平台。三者各司其职,让数千万用户享受到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

“关于中台的概念会再浮现出来,中台变得非常重要。”刘松对PingWest品玩说。

阿里云用这套全新的架构,将海底捞原有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性能提升了18.6倍。根据海底捞业务的不同需求,系统还可以快速扩容。比如,原来海底捞要发起一项针对不同类型会员的权益活动,把规则等写入系统再调试上线至少需要1天的时间,现在仅需要1小时即可完成。

城市治理的“上帝之眼”

在更大的维度——城市管理上,智能化创新锻造了一只“上帝之眼”——城市大脑,帮助城市管理者俯瞰城市的细节、监测和计算未曾被量化的数据,以弹性计算、大数据处理平台为基础,结合机器视觉、大规模拓扑网络计算、认知反演、交通流分析等能力,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完善社会治理。

杭州城市大脑是全球唯一能对全城视频实时分析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个聪明的“大脑”清楚地知道此时此刻到底有多少辆车行驶在这座城市的道路上,以及实时公众交通出行人次、主干道时速、周边高速公路时速拥堵指数、延误指数、安全指数……

2014年,杭州的延误指数为2.08,在全国拥堵排名第二。借助“城市大脑”的综合应用,杭州的延误指数从2.08下降至2018年的1.64;经大脑调控的1300多个路口拥堵指数下降了3.5%;杭州试点区域市民通行时间减少15.3%。

刘松告诉PingWest品玩,北京市通州区已引入城市大脑技术,在全区接入了1437路城市环境监测视频、1100个大气监测及扬尘预警传感设备;打通融合城管委、住建局、环保局等多部门的信息平台;平均每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全区域视频扫描。上线试运行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实现了通州核心区的环境污染事件自动感知。

在PingWest品玩问及阿里云智能化创新的商业回报时,刘松表示“商业回报并不是我们最早考虑的问题,智能化创新对于产业升级和社会治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阿里巴巴云计算作为技术服务商,先予后取。”
打赏
0相关评论